陈瑀更注意到,年纪大的两个言行举止比较拘束,行礼上恭恭谨谨,说话时小心翼翼,甚至就为了一个谁走前、谁走后,都要谦让半晌,这让陈瑀顷刻间便有了判断。
此二人,必是低门小户的出身。
又观察那壮年的文儒,此人相比下倒是颇为自然,就是...
未免也放的太开了。
自从下车以来,两只眼睛便是咕溜溜的四处乱转,一刻不得消停,东瞥西顾,看物必看装饰,若有珠光宝气之处必停留半晌,而看人只看美女,馆内的婢女里,年轻貌美的多看两眼,丑的则一扫而过。
心性浮躁,秉性不纯,难堪大用!
陈瑀也在顷刻间失去了结交的兴趣。
最后最年轻的那人,年纪最多不过二十出头,面如冠玉,器宇轩昂,无论言辞举止,待人接物皆都不急不躁,沉稳自若,自有一股清朗潇洒的风范,尤其在身边几个庸才的衬托下,愈发显得卓然出众。
粗略扫过一圈下来,陈瑀心里已是有数。
这人应该就是那个步骘了。
......
众人进入堂内,堂中早来的士子们连忙起身相迎。大家都来自徐州境内,加上两汉能读书的基本都是士族,彼此间要么这一代有来往,要么上一代有瓜葛,便是没见过面也是闻名已久,瞬间便从陌生来到熟,一阵久仰下来,客套许久,方才分别落座。
这时属官已核对过了名册,来到陈瑀身边低声禀告,陈瑀微微颔首,果如自家所料,年老两个没甚么名声,当地老儒而已,家世也是一般,壮年那个名叫崔凌,倒是有些文采,不过坊间传言其人秉性不佳。
至于年少之人,即为最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步骘,不仅如此,其人出身亦是显赫,淮阴步氏存世已久,其祖可追溯到周代晋国大夫杨食,因其采邑在步这个地方,遂以步为氏,后面更出过儒门七十二贤的步叔乘,加之秦汉之际步氏族人有为将军者,以功封淮阴侯,步氏于是成为淮阴大族,若单论底蕴,甚至在他陈家之上。
待侍婢奉上茶水,陈瑀环视全场,洒然笑道:“淮阴诸公一到,便是群贤毕至,济济一堂,此堂如今可谓华光耀彩,王州牧向来求贤若渴,若是知道了,必定欢喜不尽。”
右侧席位里,有一人道:“州牧才定徐州,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征召贤人,晋也不才,忝居其列,不敢自大,却也深深感到了州牧重文尊儒的诚意。在这宇内沸腾,武夫横行之时,州牧此举,实为异数也,如此年轻英明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