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公主作为帝国第二代公主,乃是刘堪与汉人皇后所生的长女,自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每年冬天,刘堪都会携公主登上太岳山,在太子坡前,父女俩人头戴貂皮帽,观雪赏梅。
武当山间披霜带雪、遇寒不凋的翠竹给熙宁公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这便是后来刘若兰一心向道的萌芽所在。
而那时候,刘堪的新政刚刚开始推行,他望向山脚下千里冰封、蜿蜒如带的汉江,意味深长道:
“兰儿,你说朕能走到对岸吗?”
“踩着浮冰走过去吗?”
“对。”
“父皇不是皇爷爷,皇爷爷能御剑飞行,你会淹死的。”
“哦。”
广德皇帝哑口无言。
这位大齐公主的长相和她的姑姑刘雨霏颇为神似。
都是体丰硕,面额广颐,雍容华贵,坊间传说,熙宁公主有帝王之相。
自广德十五年后,老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直到西洋医官和太医院的医士皆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宫中不得不求诸鬼神。
时值豆蔻之年的熙宁公主,为了给父皇治病驱邪,多次往太岳山祈福,频繁往来天心城与太岳山之间。
可能是受皇爷爷——那个致力于长生不死的大齐太祖皇帝——影响,刘若兰在诵经许愿之余,渐渐跟随道长们研习烧丹制药,最终沉迷道门。
广德十八年,在服下玉虚宫张道长仙丹两颗后,广德皇帝病情稍缓,这一神迹更加坚定了熙宁公主求仙问道的决心。
她不顾父皇反对,于次年三月在太和山玉虚宫出家为尼,道号玉因。
广德二十二年初夏时节,玉因真人派提点太监下山前往天心城皇宫。
太监向时日不多的广德帝进献了榔梅仙果和一件镶刻《道德经》的青色道袍。
当年太祖皇帝刘招孙,耗尽半生与国力,四处求仙问药,终究不得,为天下所笑。
刘堪继位后,充分汲取了父皇的教训,对怪力乱神颇为厌恶,他下令斥退宫中道士,停止求寻仙果仙药。
如今刘堪命不久矣,已无力过问。
刘无忌和熙宁公主相差十五岁,因为是异母所生,加上交往甚少,兄妹之间感情淡漠。
太子对公主的印象,还停留在广德二十二年进献仙果的画面。
那年,玉因道士身披道袍,将佛尘插在腰带上,手捧木盘,对龙椅之上的刘堪道:
“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