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春天的时候,网上已经开始充斥着多种浏览器,它并不是什么秘密。
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4个学生,为unix操作系统写了一个名为“enwise”浏览器。
加州伯克利的学生魏培源,同样基于unix开发了北美本土的第一款浏览器“violawww”。
名字后缀的三个“w”,就是在致敬万维网的缩写。
而这些浏览器,包括万维网在内,它们都是基于unix系统的软件。
安装量更大,面向個人用户的windows却无人问津。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开发这些浏览器的人,大多来自于学术机构或者研究机构。
在此时unix系统因为其稳定性,广泛存在于这些机构中。
所以技术圈、极客圈,一旦有什么新的创意,他们大多最先诞生于unix系统。
但迪恩和吉姆.克拉克都是生意人,他们想赚的是普通消费者的钱,而不是什么都精通的技术极客的腰包。
因此很显然,他们需要一款在windows平台运行的浏览器。
so目标已经很明确了,组建一支团队,然后开始干活。
作为两家公司ceo的他们,当不可能亲自去敲代码,他们也没那个时间。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团队负责人,巧的是特丽莎正好来到了比特公司。
还有谁比曾经微软的软件项目负责人,更合适这个岗位呢?
论对windows系统的熟悉程度,比特公司大部分人都无法与特丽莎相比。
因此毫不意外的,迪恩签下了她,吉姆.克拉克也对她颇为满意。
浏览器项目将会由迪恩和吉姆共同合作,这在之前的办公室交谈中彼此已经达成了默契。
在硅谷做生意要学会分享,只有这样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多的帮助。
如果你只想抱着某个创意,独自躲在角落里,等着开花结果的话。
那么结果可能会让你失望,最终你大概率一无所获。
而且浏览器已经不是新鲜的玩意儿,在网上你能找到两三个同类软件。
这时候如果想把这门生意做成,那拼的就是各种资源。
吉姆.克拉克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他们是老朋友了,前者在硅谷也算颇有人脉。
不过目前新公司还没成立,特丽莎暂时还挂靠在了比特公司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