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亮釉在烧造过程中,和底下的紫色也发生了一些融合,流动,让画面上的葡萄形成了一种类似国画写意葡萄创作时那种先上紫,再上蓝,再上水晕染的效果。
经此一变,「差紫」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真正的「姹紫」,拥有了「一品紫」这个高大上的称呼。
更加好笑的是,当釉色工艺进一步成熟,匠人们在发现了稳定发挥的紫色釉料之后,很自然地就将这种麻烦的绘紫方法给无情抛弃了。
等到又过了几朝,当人们的审美重新发生变化,再次发现成化斗彩中「姹紫」之美的时候,却发现这项工艺,已经彻底失传了。
清三代穷极人力物力,都没有办法将之复原出来,连「差近」都做不到,而仿造明成化斗彩瓷器上「姹紫」,也成了中国瓷器仿古史上的终极难题。
当然了,成化斗彩的造型和图案很多,并非每一件器物上都有「姹紫」存在,明代工匠对这耗时费力还不见得能够成功的紫色也很不乐意烧造,这就导致了含有「差紫」色的成化瓷器,越发如凤毛麟角,珍贵非常。
周至知道首都博物馆里收藏这样的杯子,还是一对儿,出自赫舍里氏之墓。
赫舍里氏是个七岁就夭折的小女孩,之所以会有那么珍贵的陪葬,是因为她是清初重臣索尼孙女,索额图的女儿,孝诚皇后的堂妹,不是一般人。
手中转着这只小巧的杯子,周至吹了一口口哨:「这个漏,可捡大发了呀……」
免费阅读.
61959893
二子从周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礼乐书院】 www.lilegou.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lilegou.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