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拿了十块钱的红包,倒是让村里人不住的感慨。
这年头,挣钱不容易。
有这十块钱,杨石头家里会轻松不少。
当然,十块钱对现在的杨小涛来说并不多,但他也没必要给太多。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谁和谁还不是亲戚?
这次来了杨石头家,下次再有人找,那还能拿少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心。
中午大家伙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一人端着一个大碗,里面装着面条,实实在在的二合面。
比起前年过年时候,这吃的简直翻了一个档次。
周围汉子都埋头吃饭,几个吃完的又跑去捞面条,继续吃。
杨大壮几人和杨小涛坐在一起,看着碗里的一块肥肉,眼睛里都是满足。
他们知道,只用了两年就让村子里发生这种转变,靠得就是面前的年轻人。
没有他的杨村一号,村子里不说吃饱,不饿死人就是好的了。
说起杨村一号,这是周围村子给取的名字。
自从丁胖子知道玉米的事后,虽然上面的人没当会事,他却是上了心。
不仅找到杨太爷,还抽空去了趟四九城,专门找了杨小涛。
当然,杨小涛的招待也让他不虚此行。
关于杂交种的事,杨小涛也向他说明情况,现有条件下,还做不到大规模育种,除非拿出一块地来,再有充足的人手帮忙,而且这些人还得经过培训,这时间不短,消耗的人力财力可不是个小数目。
哪怕是丁胖子也不敢保证做到。
两人交谈一番后,最后定下规程。
就是杨小涛保证尽力提供种子,然后让杨家庄负责管理,丁胖子联络其他村子。
在丁胖子的串联下,周围四五个村子,去年都尝到了高产玉米的甜头。
只是这些粮种实在不多,一个村子就四五十亩,这还是杨家庄匀出来的。
即便如此,那多出来的产量也缓解了粮食的压力。
而且随着杂交种的种植,那些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那就是让土地得到轮换,畜养肥力,这样才能过的更高的产量。
杨小涛也知道,知识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地里的事比起村里的小孩子都不如。
对于这种意见,杨小涛虚心接受。
于是,去年杨家庄率先做出改变,放弃种植春玉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