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满,但事已至此,他还是麻利地拧开钢笔,在报告封面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吧,你们如果确定内容没问题,我就提交上去了。”
研究所是一个整体,关起门来有什么分歧都没问题,但对外还是要无条件保持一致。
反正也马上就到了退休的年纪,没什么好怕的……
……
在报告真正被提交上去之前,李广山已经做好了相当充分的思想准备。
然而一切如同石沉大海,在荡漾起一波涟漪之后,便很快恢复了平静。
实际上,这份报告自然是决策层为了验证常浩南在那场座谈会上所提出的想法,也就是在未来10-15年内,400mm等降水量线将会不断向北、向西移动,从而让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分界线以西能够承载他规划中的千万亩良田,才责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写的。
也正是因此,上级才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透露太多背景信息,以至于连李广山都感到一头雾水。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相关传闻也逐渐开始在小圈子范围内流传。
当然,具体涉及到的规模无人确定。
或者说,就算真有人听到4000万亩这个面积,也会下意识当做是以讹传讹出来的离谱数字而不可能当真。
大家普遍认同的,只有国家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对中西部地区进行自然潜力摸底。
而整件事情的促成者,应当就是去年同时入选双院院士,一时间风头无两的那位常浩南教授。
至于剩下的部分,基本上是众说纷纭。
而上级似乎也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既没有给出任何澄清的说法,也没有限制这些传言的散播。
甚至直到两个月后,丁仲理从蒙省回到京城的时候,都还没有下文。
对于常浩南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提出来的计划有多么宏大,而且很多内容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因此相关决策无比谨慎再谨慎,拖得时间长一些很正常。
但其他人的心里还是难免打鼓。
因此没过几天,丁仲理就趁着科学院开会的功夫,准备找常浩南探探口风。
既然是探口风,那肯定不能一上来就进入主题。
而是得旁敲侧击:
“常院士,我前段时间去蒙省考察,碰巧看到了你和吉省农科院那边合作设置的沙土改良试验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