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
“所以他们那个计划叫‘太空渔船’,还真不是随便起的名字?”
格里芬有点绷不住。
但作为工程师出身的NASA一把手,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具体的技术问题上:
“可他们准备怎么解决网形控制和缠绕翻滚问题?”
格里芬前前后后翻了几页,确定报告里并没有提到过这样专业的细节。
用空间飞网捕获航天器这个思路,NASA在90年代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
但在政治层面上,用一个可以长期在轨的航天器去拦截另外一个航天器,这东西很容易被归类为太空武器,远不如直接上升式的反卫星导弹更容易打擦边球。
而技术层面上,飞网在空间轨道上的展开、飞行,以及与目标发生碰撞之后对整个柔性系统产生的影响都很复杂,捕获成功率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当然,这些其实都可以克服。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以非直接杀伤为目的的共轨捕获过程持续时间相当漫长,而对方的航天测控系统也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不速之客,然后执行变轨机动等防御动作,导致类似技术几乎完全没有实用性。
因此在开展了几个没有下文的项目之后,很快就放弃了进一步投入,继而转向其它更有效的“硬杀伤”方式。
被称为“空天战斗机”的X37B就是成果之一。
然而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竟然真的会有一个被赋予了额外价值的太空垃圾,值得人类专门执行一次航天发射任务去处理掉。
一番思索之后,即便是格里芬也不得不承认,即便仍然面临不少具体问题,但面对一个高速旋转的大尺寸空间碎片,绳网方案确实比机械臂方案要现实,更重要是安全得多。
就算捕获失败,由于绳网的柔性特征,其载体也不会受到什么致命威胁,甚至还能进行第二次尝试。
“有没有可能获取到他们这个……呃……分布式节点柔性抓取系统,的更具体信息?”
迈耶略微思索了片刻:
“具体的可能需要咨询一下情报部门……但既然是由欧洲而不是华夏国内负责生产,我想只要不是太核心的部分,应该也只是时间问题。”
得到这样的答案之后,格里芬的思维瞬间活络起来:
“华夏现在每年只能进行十次左右的航天发射,而我之前看过他们的任务计划表,一直到今年年底的发射窗口都已经被排满了,说明短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