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港口的的地方,您怎么突然想起来去视察那里的情况?”
常浩南则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答:
“因为我下一步准备研究稀薄气体动力学……”
这个理由显然完全出乎周平建的预料。
以至于他稍微愣了一会儿,才终于反应过来:
“理论研究?”
“嗯……也不完全是。”
常浩南组织了一下语言: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后面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但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一些和稀薄气体有关的理论问题,那么对于高超音速飞行器本身也会有所助益。”
周平建面露些许不解:
“可是我听说,力学所在密云那边不是已经落地了一台JF14超高速风洞么?”
常浩南低头略微思索片刻,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最开始我确实也是准备靠JF14风洞完成全部前期验证测试的,但在负责太空渔船项目的这段时间,我跟航天科工那边的同志交流过不少次,发现高度50-150km范围临近空间的飞行状况要比预想中复杂很多。”
“目前的JF14风洞只能还原高速度和高总温,要想研究一般在大气层内40km以下高度运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倒是足够了,但对于飞行高度更高的跨大气层飞行器来说,仍然欠缺很多关键的理论要素……”
他这句话说的十分云淡风轻,但听在对面的周平建耳朵里,却几乎和一声炸雷差不多:
“跨……跨大气层飞行器?”
这有点一惊一乍的反应让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应该是有点想多了。
“我指的不是空天两用飞行器……至少现在还不是。”
他赶紧解释道:
“从分类上讲,只要是以相对长时间运行在临近空间高度的,包括以火箭助推作为初段动力的全滑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甚至航天飞机,都算是跨大气层飞行器的一种。”
听到这里,周平建总算松了口气。
看来在短时间内,传统火箭+宇宙飞船组合的功能还是唯一的,不至于被面前这位神奇常院士鼓捣出来的某种东西突然取代掉。
实际上,对于他来说,临近空间相关研究也不算完全陌生。
在华夏第一次筹划载人航天工程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更加复杂,但运载能力和任务灵活性也更强的航天飞机方案。
后来之所以被钱老否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