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形成风潮,就不是李跃能轻易改变的。
诏令下达之后,邺城中很快便有百姓响应,多是一些将士家眷黑云子弟,他们对李跃几乎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任何命令,他们都是第一个执行。
就连李跃喜欢羌煮貊炙,也影响到他们。
一套圆领袍、深衣,配上蹀躞带,兵器并不便宜,也只有他们有这个条件。
不过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令人头疼,都是军人子弟,好勇斗狠,动辄在邺城决斗,喋血街头……
这时代不缺尚武之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谁都会比划两下子,河北民风剽悍,互相之间不顺眼,便拔出刀剑对砍。
邺城周围的几个县,动辄大规模械斗。
不是为了抢夺灌溉田地的水源,便是几句口角……
其中竟然有不少黑云军退役的将士,将村民组织起来,跨上牛马、骡驴,提着一根削尖的竹竿便是骑兵。
步卒、斥候、辎重兵配置齐全,男女老少齐上阵。
械斗之前,双方摆好阵势,分左右翼,前后军……
县令缩在一旁,都不敢上前劝止。
李跃读完校事送来的详细奏表,苦笑不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昔者汉武好兵事,轻锐好斗者充斥于朝,陛下好武,故百姓搏命于乡野,此风万不可长。”常炜这段时日被弄得焦头烂额。
以前秦国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现在梁国私斗公战两不误,民间尚武之风极盛。
冉闵一道杀胡令,无日不杀,无月不战,几十万胡人死于刀下。
民间砍人的气氛已经搞起来了。
“传朕诏令,再有死斗者,举家发配戍守边地,伤及人命者,斩!”
乱世用重典,很多人也许不怕死,却极怕流放。
离开家园乡土,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年代比死都可怕。
“武略当以文事济之,我朝武风极盛,陛下当兴办庠序,教化万民!”王猛拱手道。
百姓只知道提刀砍人不是什么好事。
教化同样重要。
河北充斥大量鲜卑、匈奴、乌桓,也有不少改名换姓的胡人,想要真正融合他们,只有大力兴办教育。
连苻坚都在关中大兴儒道,汉化诸族。
李跃遂令刘应、卢青再起一诏:“古者建国,教化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自永嘉以来,山河崩摧,沦落胡尘,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