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将部曲之地分给他们耕种。但朝廷管得严,部曲不能赶走,于是只能析分田地,一家府兵往往有四五户、五六户部曲,其中两三户是新府兵的兄弟甚至妹婿、姐夫之类。」
「二百亩地养的人多了,供给府兵的钱粮就少了。」邵勋说道:「有些人宁愿挨饿吃不饱,也不愿意去边塞,甚至不愿离开家乡。」
「确有此事,还不少。」常隆说道:「不过还是能勉强糊口的,若真活不下去,定然会去当流民。」
「五年前还没这许多事呢。」邵勋说道:「变化真快啊。」
当然这也正常。
五年前才十一二岁呢,还跟着父兄生活,五年后就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太平世道,人口增长是真的快,这还是被疾疫横扫过的呢,不然怕是更吓人。
两次募兵,弄走了五千丁,其中甚至包括了部分家眷(多为二十岁以内的女子及年龄尚幼的小孩),总人数超过八千,也极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问题。
官府是怠政的,不可能时时刻刻给你解决这些问题。能五年、十年上奏一次就不错了,一般而言,只要地方上不闹出乱子,百姓还能勉强糊口,他们是不会管的。
邵勋想起了长子金刀担任左金吾卫长史时,数次去陈留清丈田亩,就提过这个事情。只不过左金吾卫并不严重,洛南、襄城人口膨胀得太快了。
邵勋如果不管,那么府兵制度还能用个大几十年,管一下的话,则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延寿。
思虑之间,黄正那边已经把愿意应募的人聚拢在了一起,大概有三百人上下其中约一半人已经成家,有的只是小夫妻两个,有的则有婴孩。
邵勋算了算,左骁骑卫三万「余丁」(府兵及部曲之子)之中,已经有数千人由老府兵自己解决了,或去外地,或成为部曲;两次募兵再弄走五千,今日石桥防募得三百人,其他防继续招募,料还有不少,凑个两三千丁不成问题,最后全家发给路费,一起前往红城镇当镇兵。
剩下的大概是「顽固分子」了,很难动摇他们的心志,除非不顾人伦,强制迁徙。或者等到他们自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愿意去外地落籍了。
这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是有一定基础武艺和战阵知识的。
「再招募一批愿意去平城的。」邵勋又道:「和他们说清楚,已经成婚的可带上妻儿。去了平城便是当代国侍卫亲军,此军多有缺额,尚未补齐。虽言平城苦寒,但侍卫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