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有人担负起国家大义的,为民族的发展而奋斗。”
朱高炽笑着说道。
大明的强盛辉煌,百姓们安居乐业,乃至必须避免让中华文明再一次陷入黑暗时期,进入大倒退,就是他的责任。
既然不愁吃喝。
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正如一本书上所言,死的时候,自己不要后悔,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白过。
陕西与河南。
自古的中原地区,汉人的发展根基之地,人口最昌盛的地带,到了明朝建立时期,两地各自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口。
这就是所谓的后世部分人要奉辽金为正统的代价。
无知必然是可怕的。
随着明朝建立三十五年,人口开始了大恢复,而人口的生存又需要大生产。
乡村的土地上。
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始教授地方。
“在垄上,垄与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垄的土地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高度差根据作物的不同而不同。”技术人员仔细的制定标准。
北方不光是人口衰败,各项文明也衰败,包括种田的技术。
虽然从南方迁移回了大量的人口,可是每个地区,乃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
技术人员带来了统一的标准,并且告诉农夫们,为何需要这样做的道理。
虽然并不能提升技术,但是可以提高下限,让不少的做错的农夫,掌握最有效的种植方式,避免无谓的浪费。
“首先,这么做可以保证每株庄稼独立成长,互不干扰,而且诸位在给庄稼除草和间苗在沟里走,不会踩伤庄稼;其次,便于庄稼之间通风,不会腐烂。”
“更重要的是,这样便于灌溉。”
“我们去南方田地里实验时,那里的水田很多,水田的四周是一尺高的田埂,田埂外有水沟。”
“当天气干旱时,当地的农民将田埂挖开一个小口,田埂外水沟里的水就会流进田里,迅速流遍垄之间的沟,然后渗透到庄稼的根部,不需要给每一株庄稼浇水,节省了大量的劳力。”
“当天降暴雨时,田里的水保持在庄稼两边相对低洼一点的沟里,庄稼的根就不会被泡烂。这样,除非大旱或者大涝,诸位的农业收成都是有保障的。”
“更绝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