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新郑的一些工厂,突然没有了订单。
东家们急的满身是汗,亲自去拜访原来的商业伙伴们,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能获得订单,甚至答应降价,最终也只能获得往年三分之一的订单。
低价的订单,东家们无利可图。
而工民联合部的用人制度又属于红线,谁犯必会被究,春末,已经有工厂关门歇业。
新郑地区。
染上了一层灰雾。
还留在工厂干活的工人们,脸上没有了笑容,虽然他们的工作还在,可隔壁工厂的关门,让他们突然之间感受到了威胁。
原先安宁的生活,仿佛要失去了。
不少人内心恐慌起来。
没有了工作,他们靠什么吃饭啊。
大多数人没有了田地。
有些人的老家还有田,可以投奔亲戚,可这样无疑属于寄人篱下。
夜摊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工人们不敢花钱了,主动减少了来喝酒的次数。
大明工局的办事处在当地成立。
不光是新郑地区,别的地区也在成立,甚至给了承诺,可以转成军籍,获得一千亩的土地。
当农民好啊。
哪怕穷点,也不会饿死不是么。
工人失业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不过呢。
国内的大片井制度坚定的执行,除了军户外,原本的民户想要留住自己的田地都难,因为几亩地十几亩地的收益太低了,只能填饱肚子。
“真的可以转成军籍?”
“一千亩地?可是俺听说隔壁县的军户,每户才百来亩呢,北平那边的军户也才两百亩。”
报纸的兴起,工人们见多识广。
“真的可以转成军籍,我们这大明工局的招牌,谁敢说谎骗人?一千亩地也是真的,而且还是永久的产权,谁也拿不走。”
军户片井制度的要求可多了,并不是把田分下去就完了。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努力介绍。
“撒马尔罕?”
“没听过这个名字啊。”打听的工人们皱起了眉头。
“留在当地有什么好?”
“当初太祖皇帝从南方移民到北方,不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结果呢?最先移民的百姓们,家家都分到了田,日子不也好过了起来?”
“你们移民去了撒马尔罕,要不了多少年,不也是和当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