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实践,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本次实践挺好的,是民间力量的胜利。顾专家赋予了太极阴阳鱼更新颖的身份,是虚构的,却是符合英国读者群体的。由此可以得出,挖掘民间意见领袖,官民联合传播应该是主推手段。”
“从深挖华夏文化内容,转变‘他塑’制约。京剧出海邀请了三位大师就是深挖,展现更深层的京剧文化看,表达效果并不佳。归根结底,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衍生出来的是影响国际舆论和掌握国际话语权。”
“顾专家的实践案例,给我们最好的警醒是:新时代文化出海核心是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在这里看不到顾专家连载的短篇《克苏鲁的呼唤》,但可以想象,吸引英国读者们自发关注的肯定是好故事。我们华夏文化的底色是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
有总结,有反思,甚至还有条件反射的车轱辘话。
“需要政策支持保障,维系官民合传播华夏文化的出海传播策略。锐意开创华夏元素出海的新面向,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研讨会不是浪费时间,专家们很快就讨论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可以预料到,方案会成为“文化出海指导方针”的重要参考资料。
实话实说,光靠写要达到这效果,很难,非常难。即便获得茅盾文学奖,哪怕是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难以对国家的政策有影响。
因为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艺术家(包括作家)的功能最多是宣传和监督,告诉别人机器有多少,或是说出机器某某零件出现故障。
顾陆自打《少年中国说》和《不朽的逃亡者》后,所走的路线已截然不同。
“如果要文化出海,不能光走高端化,也要接地气。”韦龄赏进行总结,“在音乐厅的京剧表演,观众基本都是精英阶级,而对文化传播初期精英阶层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大。英国看报习惯非常普遍,报纸上的连载,能接触到一个国家大多数阶层的人,更全面。”
瞧见了吗?众位专家教授,喊顾专家越来越顺口了,毫无疑问,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是承认了这年轻作家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和指数储备差(和他们比起来)没关系,因为学术能力和储备丰富的专家不多,但也不罕见,能当先锋军传过来经验的,目前仅此一例!
首次研讨会结束,专家们各回各家,有熟悉的老朋友,三三两两聊一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