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没法跟他们讲太宏大的叙事、让他们为了一个缥缈高尚的东西奋战。只能给他们讲保卫自己家族、小集体的利益。那些伟大的东西,汉朝的小兵根本不关心。
所以,百人以下的基层士兵团队建设,要允许他们老乡、亲戚之间抱团,这样到了战场上他们才会为了自己的小团体而奋战。
至于数百人规模以上的,到了曲军侯的级别,那就必须打散贼军俘虏原本的编制,这样才能确保指挥体系能听从号令。
……
关羽忙着整顿收编俘虏、训练军队。
而徐州这边的日常政务、后勤军备工作,自然有陈登、糜竺和鲁肃等人分摊。所以地位更超然的诸葛瑾,就又有机会当几个月甩手掌柜了。
圣人当垂拱而治,诸葛瑾脑子这么好使,懂那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精力当然要花在刀刃上了。
静下心来之后,诸葛瑾倒也没闲着,他只是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凭自己观察到的痛点。
比如,去年的东海、琅琊之战,诸葛瑾就观察到关羽军在两个小问题上,遇到了些麻烦。而只要走心,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并不费事。
首先就是,关羽军的通讯手段,还是太落伍了。当时在琅琊的鲁肃、高顺被夏侯渊穿插分割后,无法跟关羽取得联络,一度没法在决战相持阶段发挥作用,只能是留作最后的反攻阶段主力使用。
虽说琅琊之战还是打赢了,高顺和鲁肃也建立了功勋,但诸葛瑾事后复盘,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
如果通讯手段能升级,就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这几个月里,诸葛瑾就在琢磨信鸽培育的事情。
汉朝的人对信鸽的使用和培养,还是太落后了,对鸟类的归巢特性的应用,也研究得不够透,没有人从生物学的角度系统归纳总结过规律。
所以才会出现历史上一直到唐宋、放出去七八只信鸽才有一只能飞到归巢的,还会有大量信息泄密给临近的敌人,导致稍微机密一点的东西就不敢用信鸽传递。
诸葛瑾有后世的生物学知识加持,哪怕不知道细节,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观察,也能进一步摸清信鸽的归巢特性。
于是他就把这几个月的研究形成密卷笔记,又找了一些广陵那边生物实验室的人帮着做实验归纳。这些实验室人才,也是当年诸葛亮搞微生物时攒下的,后来又跟着华佗搞了很多实验。
虽说专业不是很对口,但已经是这个时代能找到的相对最对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