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郭鹏事件引出的话题,许总编对人才流动的看法比较消极,方翰民倒觉得事情没那么糟糕,他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才自由流动将成为一种趋势,关键是各用人单位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如果在观念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才流失将不可避免。
显然,方翰民对人才流动持开放态度,许总编点了点头,“有你坐镇,红星制药厂应该不怕人才流动。”
方翰民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纵然我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我不可能大包大揽。红星制药厂只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不像那些大型国营企业和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我们这些年在人才方面本来就欠账太多,不仅需要留住现有人才,还要引进更多的人才。不过,像郭鹏那样的人,私心太重,自视甚高,他跟我们不是一条心,即使他具有一定的能力,我们也不会过分挽留。”
“我理解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过恕我直言,红星制药厂所在的双菱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直辖市,只是个地级市,跟那些地处大城市的国营大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方厂长,你靠什么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许总编,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方翰民略加思索,“不错,单位性质和企业规模以及所处地域环境,都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因素,这几方面红星制药厂一项也不具备。但是,我们也有其他单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哦,你们有什么独特优势?”老许对此很好奇。
“平台和环境。”
许总编显然没明白方翰民的意思,“你能说得详细点吗?”
“大学毕业生进入大型国企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加工作十年左右,能混到课题组长,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那些单位,人才众多,科研资源有限,僧多粥少,什么事都要论资排辈,而且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好多人在试验室工作到退休,尽给别人打下手,根本没有机会主持一个科研项目,到头来造成人才的浪费。在红星制药厂,只要有志于为制药科技做贡献,又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科研水平,就不会浪费或埋没任何人才,刚才那位一直没有说话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四年时间,现在是我们技术中心试验三组的课题组长,负责M3的仿制试验,换作其他单位,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倒真是你们的独特优势,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既要有资金,还要有资源,资金和源源不断的科研课题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完全发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