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对敌人数量的判断既错又没有错。率军前来的元军将领正是兀良合台,此次他带来的骑兵有三万人,比此刻战场上陆战军第二师和第三师多五千人,从人员数量来说吴青错了。这三万骑兵皆一人两马或三马,除了骑乘马外还有备用马,从战马的数量来说,吴青也并没有错。忽必烈原本计划待援军到来时,再一举击灭自海登陆的霹雳军。但安童、阿术、塔出、博罗欢等人迟迟未到,而霹雳军已拿下通州,即将兵临城下,他只得同意兀良合台所请,同意突袭霹雳军。
兀良合台其实不愿意与霹雳军正面作战,无奈其放弃大都的建议被否决,有如龟缩防守不如趁霹雳军行军时对起发起突袭,这也是其最虚弱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等援兵到来后再与霹雳军进行决战,一则那时霹雳军将在大都城下结好营寨,更难对付,而大都城粮草有限,根本无法维持二十万军力长期作战。二则元军内部多有派系,蒙古贵族、汉军世侯、色目官僚各怀心思。即便蒙古贵族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如安童与四王子那木罕交好,却对真金不待见。真金善待自己,却厌恶塔出和博罗欢。矛盾内讧之下,人多反而难而协调作战,甚至会因贪利争功而贻误战机。
吴青下达结阵命令时,兀良合台也下令了冲阵命令。话说骑兵在五里之外就进行冲锋,极为少见,更不要说元军骑兵奔袭而来,还没有来得及喘息。马匹冲刺如此长的距离之外,再进行激烈的战斗,即便没有被累死或打死,战后也算废了。兀良合台当然知道这种不爱惜马力的后果,但为了获胜不得不而为之。他知道一旦霹雳军战阵结成,特别是火炮布置完成,元军便再无取胜的机会。即便马匹全部累死,只要将霹雳阵形冲乱、冲垮,也是值得。
数万匹战马以雷霆万均之势往霹雳军战阵冲来。冲锋的元军分为前后两个大阵,前面阵列的宽大稀疏,战马多而骑兵少。后面的阵列密集紧凑,前半段为无甲的轻骑兵,后半段为着皮甲的精锐骑兵。兀良合台并不是莽汉,他让少量骑兵驱赶着备用马冲锋在前,是充作炮灰消耗霹雳军的弹药。如果几万匹备用马还不够的话,那么后面的无甲轻骑兵也将是炮灰。为了取得胜利,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兀良合台知道,霹雳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枪炮管发射一段时间后便会发红发烫,不堪继续使用。水冷式机枪的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射击三百发就需要换弹链,枪管也会因磨损而更换。
眼见元军不按常理出牌,吴青也急了。他急令步兵将火炮和辎重围在中央,又下将轻机枪和水冷式机枪靠前部署。蒙古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