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他还是清楚的,不过他前两年横空插进去改变了一些东西后,不知道那边的安排有没有什么变化。
林风摇了摇头道:“还是老样子,atlas和cms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希格斯玻色子,lhcb在寻找夸克。”
“倒是alice那边,听说前段时间他们弄了个高能级的对撞实验,用来模拟大爆炸发生后的原始宇宙形态,分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
“不过似乎他们的运气并不是很好的样子,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发现传出来。”
闻言,徐川心中一动,问道:“华国有参与alice的实验吗?”
若不是林风的话,他差点都忘了一件事了。
18年,是他上辈子在物理界小有名气的一年,其原因就在,因为发现了惰性中微子的存在的痕迹。
中微子,又叫做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它的个头小、不带电,可自由穿过地球,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有的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身人”。
物理学界从预言它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2013年11月23日,科学家利用埋在南极冰下的粒子探测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阳系外的高能中微子。
而时至今日,目前物理学界已经确认发现的中微子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t中微子三种不同的类型。
不过在1995年的时候,米国的lsnd实验提出了‘可能’存在的第四种中微子——惰性中微子。
惰性中微子是中微子的另一种态,这涉及到粒子之间的一些关系。
普通中微子也称作活性中微子,其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沃夫冈·泡利提出。
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可以产生于宇宙大爆炸、星系活动、超新星爆发、太阳中心和地球内部,以及核反应堆与粒子加速器。
而惰性中微子则属于尚无可靠实验证据的假想粒子,最初是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在1968年左右提出来的。
指的是不参与标准的弱相互作用过程的中微子,因此通常被理解为超越标准模型三代轻子框架的新型粒子。
相比较普通的活性中微子来说,惰性中微子的发现还关系到另一种宇宙物质--暗物质!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它不参加除引力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