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巉口一步,同时如果有机会也像王文秀这边一样,伺机夺取安定、会宁两县。
武攀龙是九月初六凌晨赶到的兰州,宋守真稍慢了点,召集东关镇的乡官,组织人手,黎明前才渡过黄河,到兰州时刘承宗已经在吃早饭了。
因为地形地势的缘故,河湟应对蝗灾比临洮府要好得多。
刘承运原本人在东关镇,但收到刘承宗送过去蝗灾来袭的消息,拔腿就往西跑,他倒是没跑太远,只是窜到河湟大战时刘承宗设立的痘庄去,那是东关镇的最西端,也是河湟谷地最狭窄的地带之一。
承运跑到那,是因为那里有壕沟,当时跟明军打仗挖掘出很多道南北纵贯的壕沟,有些被引入河水成了水渠,还有些则到现在都没有填上。
承运的灭蝗思想很简单,就是不能让蝗虫飞过东关镇,东关镇的田地可以放弃,因为这边的地种红薯,把地都种坏了,如今种的都是养地的豆子,早在他们还在黑龙王庙山生活的时候,二叔就总说,种糜子不能防蝗、种豆子不能防旱。
蝗虫不吃豆子。
而不让蝗虫飞过东关镇,很简单,两山之间,两道壕沟之间——放火。
他这边刚把火生起来,各乡保还往前运木料呢,在兰州饱食一顿的蝗虫就飞过来了,直接把他在二道壕沟之间升起的火墙撞灭了三次,火势才终于稳定下来。
刘承宗并不担心河湟,那里有父亲、老师还有承运,反倒是只有军队的临洮府,在面对蝗灾侵袭时毫无抵抗之力。
不过武攀龙和宋守真带来的乡官队伍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
“两天了,还有十九天。”
承运殿的正堂上,刘承宗把自己彻夜未眠编写的治蝗册交由四十名乡官传阅,人们边看边听他讲解:“蝗虫在哪儿吃粮,就在那产卵,两只蝗虫能在地下三寸产五十颗虫卵。”
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人们都知道蝗虫生得快、死得也快,但没人知道蝗虫究竟能生多少,也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此时飞入兰州境内的蝗虫何止数十万,只需要二十一日,蝗虫数目就能以十倍的速度膨胀,唯一能限制它们数量的东西就是粮食,只要没吃的,蝗虫就只能自相为食,直至进入冬季死个干净。
“所以你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捕蝗,第二是收蝗,第三是灭卵。”
说着,刘承宗展开舆图,身上在临洮府的地形图上划过,道:“宋守真在兰州,武攀龙带四十名乡官到地方去,组织百姓建立捕蝗队,二十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