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海兰察的抚恤,清廷的安排如下:谥武壮,入祀昭忠祠。又因其尸首下落不明,只能暂时先以衣冠祭葬,一等侯爵的爵位由海兰察的长子安禄承袭;次子安成被提拔为蓝翎侍卫(正六品,在领侍卫府编配蓝翎侍卫90人,一般是由三甲武进士充任。)
朝野上下见到皇帝在上谕里的态度,那些原本准备参福康安一本的御史们也纷纷偃旗息鼓。尤其是和珅,他虽然羡慕领兵经略大臣的威风,可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而且眼下除了阿桂和福康安外,军事上根本不论他人。于是他就传信给自己这一派的御史,不要轻举妄动。
而朝中的清流派的领军人物王杰因为回乡守制,几个清流御史便各自上本弹劾福康安。乾隆看了之后也只是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话说清朝的皇帝一般在批复这三个字的时候,一般有两个用意,保密和敷衍。有些奏折的内容出于保密需要,折子上不做具体批复,皇帝事后要单独面授机宜的。
还有就是纯粹的敷衍了。乾隆除了喜欢用“知道了”之外,还经常使用“放你的屁”、“好”这些词语敷衍一二。
虽然颙琰私底下没什么动作,可老皇帝知道儿子对福康安的骄奢跋扈一直有看法。福康安是能打,可这钱花的也太猛了!
不过自从兆惠去世之后,阿桂渐老,朝廷遇到战事除了福康安、海兰察,几乎无人可用。福康安之前又没打过败仗,因此朝野上下除了乾隆,眼里根本没有别人。别看颙琰现在不发作,等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置福康安。如今他提前栽个跟头,日后一定会更加谨慎。
想到这些,乾隆又把颙琰叫过去亲自训诫了一番。老皇帝就问了一个问题,你嫌他花钱多,可不用福康安,你能找出谁来代替他?
眼下西北的回乱已经愈发势大,连在西安坐镇的阿桂也疲于应付。他已经连上了两道请罪折子。在第二道请罪折子里,阿桂请求朝廷派福康安过去领兵,二人相互配合,定可平息回乱。
随后阿桂和李侍尧又发了一封六百里加急的联名折子,上面的内容则更加骇人。
张文庆的叛军人数现已超过两万,声势浩大。甘肃东部已经被叛军彻底打烂,除了西部的兰州府还在官军手中,整个甘肃的繁华之地均已陷落,省内已无敢战之兵。
由于和西安的通信断绝,抵达兰州府的甘凉兵、阿拉善骑兵和宁夏的援军都聚在府城周围,根本不敢妄动。
叛军李可魁部已经顺着苦水河南下,攻陷了清水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