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事不关已的姿态,却趁伯颜主力南渡之后以雷霆之势出击关中,又突然出动海军击灭元军水师,彻底控制长江航道和海路,再派兵登陆直扑大都,将自己逐出中原。欧阳轩分明是要借自己之手灭掉赵宋,以免背同室操戈的骂名。在此之后霹雳军还想驱赶自己向西,与察合台、窝阔台乃至钦察汗国恶斗,充作其攻城掠地的马前卒。
虽然看清了霹雳军的谋略,蒙元政权却找不到应对办法。在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坚守北方汉地,结果便是逐城逐地被攻陷,落得如同金人一样身死国灭,皇族被屠戮待尽的下场。待霹雳军扫平北方汉地之后,自然会腾出手来对付江南的几十万元军。伯颜谋略再强,也难以抵挡霹雳军的进攻,更何况江南不少地区仍忠于福建的赵宋小朝廷,更有不少州县已经公开依附霹雳军。
元廷中的蒙古贵族已经倾向于兀良合台的意见,即退回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以待时机,就像曾经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人一样,而且要尽早退回。留在汉地时间越久,兵力消耗的越多,如果虚弱不堪时再退往草原,会被其他势力所吞并。按照草原上的传统,失败者将会被处死甚至灭族。既便同为黄金家族的海都饶过了他们,草原上的其他势力也会乘机灭了他们。更何况海都根本不会放过他们。在窝阔台、察合台和钦察汗国的蒙古贵族看来,背叛了蒙古传统的蒙元贵族比其他敌人更可恨。
元廷中的色目官僚和汉人世侯都不想退到草原之上,却也有了北退之心。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官僚极其爱财,草原上那些穷苦的牧民又臭又硬,根本搜刮不到油水,还会惹满一身腥膻味,自然舍不得离开富饶的汉地。可他们敲骨吸髓的压榨,逼得大量百姓家破人亡,留在汉地,霹雳军肯定不会放过他们。汉人世侯更不想前往草原,他们世居在此,契丹人来了效忠契丹,金人来了效忠金人,蒙古人来了效忠蒙古,政权更迭并不影响其荣华富贵。霹雳军极其痛恨汉奸,也绝不会轻饶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草原上的苦寒之罪,还是小命更要紧。
虽然有了退往草原之心,但蒙元朝廷却不甘心就此退去,他们要争取最大的筹码。忽必烈派了最信任的汉臣姚枢前往通州,向霹雳军提出了和议条件。第一是霹雳军立即退兵,不仅要退出通州,而且要退出河北之地。第二是元军可以撤出大都城,但须在金秋十月为真金太子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忽必烈眼下重病在身,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怕身死之后诸王子争位,决定提前让出皇位。第三是要求霹雳军开放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